返回
第 62 章
首页
更新于 2025-07-03 15:34
      A+ A-
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
海棠书屋备用网站
    李莲英 作者:斯仁

    第 62 章

    好了,再没什么事了!只见他拿出早已备好的毒药,慢慢地放入口中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周道长就来到吴可读门前,连唤几声,却不见任何声响,急忙推门进去,只见吴可读衣冠整齐地直挺挺躺在床上,安祥地睡着,脸上还挂着一丝苦涩的笑容。回首看见桌上的奏折、墙上的诗,他才恍然大悟,原来吴主事早已抱定了死志!

    吴可读的死讯,是在闰三月初十传到京城的。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,莫不感到惊讶。以吴可读的为人,决不会无故轻生!又听说有遗折一件,便越发关心,不知是有冤情要诉,还是以死谏言。吏部堂官万青藜、大学士管部的宝鋆闻讯,更为紧张。他们都知道吴可读平日里为人耿直不屈,深恐遗折中有什么犯忌的话,触怒了慈禧太后,连带遭受处分。

    于是便围绕着是否上奏吴可读的遗折展开了一番争论。

    “这吴主事平日里耿直不屈,咱也不知他折子里写些什么,万一触怒了太后,谁担待得起?我看就别上奏了。”吏部堂官万青藜唯恐连累了自己,急忙开了口。

    宝鋆一听,连说不可。忠臣尸谏而壅于上闻,言官如果参奏一本,他哪里吃得消?

    万青藜一听,又说道:“照历来的规矩,司员请代递折件,要堂官‘公同阅看’,如无违悖的话,方可代奏。咱是不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大人不可”,没等他说完,孝哲皇后的父亲、时任吏部左侍郎的崇绮说话了:“司员请代递折件,须公同阅看的成例如今用不上。公同阅看指当着这个司员的面一同看,如今吴主事已不在人世,又怎能谈得上‘公同’两字?更何况这是密折,连军机大臣都不可以擅自拆阅,我们又怎能看呢?下官认为只有原样奏上,才是最好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他这个折子里有违悖之词,崇大人,你我担待得起吗?”

    “既然不能擅自拆阅,毫不知情,又怎会连累了你我?”

    对呀,这个法子不错。宝鋆于是说道:“我看还是照崇大人的主意,咱们原样上奏吧。即便是太后怪罪下来,咱们也有说的。”

    一看有宝鋆作主,万青藜方才不再坚持己见。

    慈禧太后这几日也听说有个官吏在三义庙自尽,正想打发李莲英出去打听一下,恰好宝鋆将那折子奏了上来。大臣的折子,慈禧太后看得多了,可像这种以死明志的折子她倒是头一次碰到。于是就来了兴趣,想看看究竟写些什么。她很仔细地用象牙裁纸开拆开了封皮,取出内文铺在桌上,又吩咐李莲英添了一枝儿臂般粗的巨烛,以便细看这个遗折。

    打开吴可读的遗折,纵且先看那字迹,笔力遒劲,果然是不脱名士派头的淡墨所书,慈禧太后忍不住夸口称道:“没想到这吴主事居然写得这一手好字,早知道,我一定给他个大学士的官儿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自然了,这吴柳堂在京城名气还不小呢。”李莲英不失时机地奉承道。

    谁知不看那内容还好,一看可把慈禧太后给气坏了。只见那奏折上写着:

    罪臣吴可读,跪奏为以一死泣请懿旨预定大统之归,以毕今生忠爱事:……罪臣涕泣跪诵,反复思维,以为两宫皇太后一误再误。为文宗显皇帝之子,不为我大行皇帝立嗣。既不为我大行皇帝立嗣,则今日嗣皇帝所承大统,乃奉我两宫皇太后之命,受之于文宗显皇帝,非受之于我大行皇帝也。而将来大统之承,亦未奉有明文,必归之承继之子,即所谓懿旨内既有承继为嗣一语,则大统之仍归继子,自不待言,罪臣窃以未然。……以宋初宰相赵普之贤,犹有首背杜太后之事;以前明大学士王直之为国家旧人,犹以黄紘请立景宗太子一疏出于蛮夷而不出于我辈为愧。贤者如此,遑问不肖;旧人如此,奚责新进;名位已定者如此,况在未定!不得已于一误再误中,而求一归于不误之策。惟仰祈我两宫皇太后于行明白降一谕旨,将来大统仍归承继大行皇帝嗣子,嗣皇帝虽百斯男,中外及左右臣工均不得以异言进。正名定分,预绝纷纭,如此则犹是本朝祖宗来子以传子之家法,而我大行皇帝未有子而有子,即我两宫皇太后未有孙而有孙,异日绳绳揖揖,相引与万代者,皆我两宫皇太后所自出,而不可移易者也。罪臣所谓一误再误而终于不误者此也。……宋臣有言:凡事言于未然,诚为太过;及其已然,则又无所及。言之何益?可使朝廷受未然之言,不可使臣等有无及之悔。今罪臣诚愿异日臣言之不验,使天下后世笑臣愚,不愿异日臣言之或验,使天下后世谓臣明,等杜牧之罪言,虽逾职分;效史
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